
成人网址大全导航 百岁杨苡回忆民国时期教会女校
浆果儿 女同
发布日期:2024-10-07 05:22 点击次数:189
“我信心满满地对她说成人网址大全导航,等旗杆飞腾起国旗时,我就追忆了。虽没对她说多永劫刻,但我心里想的是一年,没意象会是漫长的八年,当我再回到天津,已是十一年以后了。”
翻译家杨苡本年102岁了。连年来,南京大学体裁院教授余斌一直在为她作念口述回忆录。这一进程不像特意的访谈,他们就如往常聊天一样闲散。余斌说,“碎碎念”正是杨先生自述的特色。
1927至1937年的十年间,杨苡就读于天津中西女校,那时的她是一个灵活豁达的小姑娘,爱读书,也爱玩儿。因为是最洋洋舒服的一个阶段,杨先生非常希望多谈,也谈得最无顾虑。一幅民国时期教会女校活命图景,在杨先生的证实中徐徐伸开……
百岁杨苡回忆民国时期教会女校
口述/杨苡 整理/余斌
黑丝91母亲认定了咱们非读书不可,况兼要一直念到头
我是八岁上学的,进的是中西女校,咱们都称“中西”。其时天津的教会女校有两所,一所是“中西”,还有一所叫“耀华”。那之前我在家里依然启动认字了,家里请了个老先生,主要是教我哥(翻译家杨宪益)。我是扯后腿的,就坐傍边,他们老是让我本分点。写羊毫字时,我不好好写,把一格一格的都画上庸东谈主了。母亲从那时起就一直说我读书毋庸功。
我上中西是母亲奋斗来的。原先家里不让上,自后哥哥可以上学了,但我姐和我想上还要去争,男尊女卑嘛。我娘(指杨父正妻)生的两个女儿都没若何上过学:大女儿上过一阵,不想上,就不上了;小女儿根底没进过学堂。咱们是庶出,有她们比着,照理更没契机。可母亲认定了咱们非读书不可:咱们得给她争光,得有前途,有前途就得读书,况兼要念就要一直念到头,我哥哥天然还得留学。母亲一辈子就是这样想的,她我方没念过书,是以非常进展读书。她也不知谈什么算念到了头,早先以为念完大学就算“到头”了,自后知谈还可以往上念,就让我姐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再考商讨生。我是大学本科毕业,在家里学历最低。
▲从左至右:杨宪益、母亲、杨苡、杨敏如
中西女校,全称“天津中西女子中学”,是好意思国的一个基督教教会——好意思以好意思会办的。好意思以好意思会在中国办了不少学校,燕京大学、金陵大学,还有金陵女子大学,都是。宋庆龄亦然从好意思以好意思会办的学校出来的。中学就更多了,校名则惟有男校、女校的区别,男校都叫“汇文”,女校都叫“中西”。我从上小学起就在中西,小学部附庸于中学。
从家到中西,路挺远的,咱们住在租界,中西在“中国地”。天津东谈主把出了租界的地方叫“中国地”。中西1905年就有了,率先在租界,自后在南关下头建了新校区。有租界的城市,教会学校一般都在租界里,像中西这样从租界迁出去的,旷古绝伦。
好意思国教会办的学校,若何不在租界,在“中国地”呢?这是因为好意思国东谈主在天津莫得租界。天然,没租界可以在异国的租界里办学,上海的中西女校就在全球租界。问题是自后租界里没地了,好意思以好意思会只可在“中国地”买地建学校。教会也作念慈善,他们还在“中国地”办过一所慈佑学校,不收膏火,让周围穷东谈主家的孩子来上。
刚上中西时,咱们家还住在花圃街。花圃街在日租界,我和姐姐坐人力车上学差未几得穿过通盘这个词日租界,至少要二十分钟。自后家搬得离学校越来越远,先是法租界的兆丰路兆丰里,后是英租界伦敦路的昭明里,再到耀华里,路上的时刻就更长了。一齐往日,可以明显感到租界与租界的差别、租界和“中国地”的差别。英租界、法租界顺序很好,干净整洁,东谈主也礼貌。日租界就有些乱,建筑、街谈都不可和英租界、法租界比,日本东谈主还爱闯祸,常见醉鬼,容易出事。母亲吩咐车夫,过日租界时别东望西观,别高声言语,让咱们也不要在车上指指点点。
“中国地”比日租界更脏乱,好天尘土飞扬,雨天泥泞陷脚,可以说中西就在穷人窟。挨着中西有一个妇幼病院,亦然好意思以好意思会办的,番邦东谈主看病都在那里。中西和妇幼病院连成一派,都是洋派的建筑,环境很好,进到内部就跟到番邦似的,和周围反差非常大。
中西的膏火,走读一学期八十几块大洋
中西的校园漂亮极了,要领也相称完备。校门很别致,有很矫健的门洞和一个尖顶。进去迎面是一座狭长的教学楼,一层二层都有长长的过谈,很宽敞,铺着大块方瓷砖,敞亮洁净。楼上楼下都有大讲堂,内部一行排的桌椅都固定在地板上。桌椅是一体的,像教堂里的那样。桌子可以从上头大开,墨盒、尺子什么的可以放在内部。楼下有大典籍室,中英文典籍都有,暑假可从这里借英文演义看。典籍室还设有几排长桌,比课桌宽阔多了,要画舆图或为恳亲会写供展出的书道时,咱们也会到这里。三层有化学、物理、生物实验室。玻璃试管、器皿等很王人备就毋庸说了,上生物课,每东谈主都有一架显微镜,在阿谁年初,挺虚耗的。手工、丹青有特意的课室,都在三楼。三楼最劝诱东谈主的是琴室,几架钢琴分别放在几间小室里,供学生轮替使用。教学楼的右侧是大操场,从为小学生准备的转盘、跷跷板、秋千到排球场、篮球场、田径场,应有尽有。单说冬天有暖气(烧水汀),就莫得几所学校比得了。
天然,中西的膏火也贵,走读的一学期八十几块大洋,要是住堂(住校)就要一百多了。其时一袋洋面两元钱,咱们家女佣的月钱也才两元。膏火贵,娘和母亲都嘟囔过。但像南开中学那样低廉些的,是男女同校,娘和母亲又认为男男女女在一谈,成什么样子?!如斯就只可上女校了。天津的女校,惟稀有得过来的几所,领受中西险些是天然则然的。
中西的确是一所比较“贵族”化的学校,学生大批来自有头有脸的东谈主家。如顾维钧大使的女儿,她是我姐姐的好一又友。再比如颜惠庆的女儿,颜曾任北洋政府应酬总长、国务总理,他的二女儿颜枬生是我的好一又友,大女儿是我姐的同学,三女儿前两年咱们还聚过,当今物化了。还有朱启钤的女儿,朱当过北洋政府交通总长、内政总长、代理国务总理。
中西的学生,家大批在租界,上学有车接送。下学的时候,多样各样的车在校门口候着,有小汽车、马车,还有人力车。我和我姐坐家里的人力车,从八岁到中学毕业,只须去学校,从不许我方走着去。天津东谈主叫人力车“胶皮”,也叫“洋车”。“胶皮”指有橡胶轮胎的东谈主力车。车轮上用充气的橡胶轮胎是番邦东谈主进来后才有的,是以叫“洋车”。
我的同学里有一个叫冯德福的,家在学校那一带的“中国地”。她一启齿就是天津土话,咱们以为挺好玩儿的。天津话咱们天然懂,也都会说,但平时不大讲,在学校都说国语。除了一口天津话,冯德福的穿着在同学中也显得非常,尤其是冬天,她穿件大棉袄,紫红的。我紧记惟有她一个东谈主穿棉袄。
教学楼的楼下有个衣帽间,天冷了穿的大衣、戴的帽子、拿的雨伞什么的,都挂在那里,门房给个铜牌,下学时再取。我和我姐对衣帽间印象都非常深,我姐紧记张勋复辟那阵,说他的辫子兵要合手剪了辫子的女生,于是衣帽间种种花色的帽檐底下,都多出或一根或两根光秃秃的假小辫来。我上学迟,没见过这个,印象深的是种种神态、种种衣料的大衣,有呢子的,有皮的,大多是呢子的。我母亲给我作念了件皮的。天然父亲物化了,但家里老基础底细还在,种种皮子有好多,也毋庸特意去买。母亲还说别显得非常,用一般的皮子得了。她以为毋庸狐皮、狗尾续皮,就算普通了。
大衣都挂在那里,冯德福的紫红大棉袄在中间就很拉风了,她的家谈从这棉袄也就看出来了。我当今想想,咱们也莫得瞧不起她。她频繁跟咱们在一谈,小女孩嘛,都爱在一谈玩儿。她老是从家里带许多小玩意儿分给巨匠,比如咱们叫“条子儿”的notebook(条记本),她就送了咱们许多。她家好像是小业主,开小铺子的。只上了一年,她就没再来了。
▲中西女子学校
外籍教师工资最高,女老师工资比男老师高
中西是女校,教师大多是女的。番邦教师对外都称“某教士”,比如中语名叫范爱德,就称“范教士”;中语名叫“施某某”(想不起她的中语名了),就称“施教士”。学生喊她们,则是“Miss范”“Miss施”。她们都没结过婚,都是长幼姐。
作念庶务的校工都是男的,如门房、打扫卫生的、烧汽锅的,还有司帐等。教师里也有男的。教会学校非常讲男女大防,对男教师和女生的战争非常注目,尤其是住在学校里的男老师。好像也没什么明文国法,但男老师的寝室咱们是透顶不进的。男老师都住在一个小院里,咱们如果找他们,就站在门外喊。要是有事跟老师约好了,也不可跨过阿谁门槛。我紧记有一次咱们去找高玉爽老师,忘了这茬,跨进去了,高老师连忙说,“到外头,到外头说”。坏了章程是有可能丢饭碗的。
但是恋爱这种事,是任什么设施也防不住的。中西好像没出过什么师生恋的实事,单恋也算的话,就有了。传得最多的是叶香芬的事,她心爱上了化学老师管善堂。管先助长得很帅,课也讲得非常好。有一天,咱们在教室里上课,听到走廊里传来尖叫声、大哭声,是叶香芬。这下事情传开了。咱们猜是她给管先生写情书,管先生把情书交上去了。叶香芬自后休学了,精神出了问题。管先生也离开了中西,我猜是学校把他辞了。
管先生还有个助手姓蒯,在实验室里匡助摆弄瓶瓶罐罐的仪器,小年青,也就十七八岁。咱们不会念“蒯”字,都读半边叫他“小一又”。他心爱上了我的同学陈秀珍。巨匠都看得出来“小一又”对陈秀珍“偏心”。在实验室,要是几个东谈主同期嚷着要他赞理,他确定帮陈秀珍。天然这话就传开了,自后小蒯和管先生一样,也从学校散失了。
中西的课程,天然莫得分辨男老师教什么,女老师教什么,事实上却是女老师教更带洋味的课,男老师教国文、党义这些。比起来,女老师的待遇更好。天然,外籍教师的工资最高。但都是中国东谈主的情况下,女老师的工资比男老师高。这和毕业的学校关联,女老师都是教会大学出来的。不外在中西,即使是男老师,工资也比别处高,是以他们非常堤防,以免丢了饭碗。
往日北京流行一句话,“北大老,师大穷,燕京清华可通融”,说的是选半子的法度,燕京、清华出来的,学业、门第应该错不了。清华条款高,难考,学生非常拔尖。燕京膏火很贵,一般东谈主家上不起。也不光是燕京,上海的圣约翰,南京的金大、金女大……但凡教会大学,都贵。其时国立大学一年的膏火是二十四元钱,私立大学得要四百,教会大学更贵。家里情愿供女孩念教会大学,天然得有钱。
男老师、女老师待遇上的差别,从他们寝室的分派上看就再明晰不外了。学校教学楼的一侧有块园地,绿荫中是一座漂亮的小楼,那是外籍教师的寝室。我去过一次,内部很寂静,每东谈主的卧室之外有客厅、书斋。中国女老师和住堂的学生在一栋楼,两东谈主住一个单位,每东谈主一间,有会客的地方,也挺像样的。男老师住的是一行平房,砖地,产品苟简。
▲外籍教师办公、住宿的那幢小楼
我的“初恋”对象是高我两届的大姐姐蔡惠馨
因为只收女生,中西像个女儿国。除了几个男老师和校工,咱们不战争异性。小学的时候班上有过一个男孩儿,叫徐敬业。他的姆妈是咱们班主任,他就跟在这边读书。当今想来,他一定很并立。他心爱随着咱们,但咱们老撵他:“去去去!”男孩玩的东西和女孩不一样,咱们玩的他不会,咱们因此得出一个论断,男孩一丝也不好玩。
中西的训诫非常强调合作友爱,同学之间、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都非常融洽。学校悉数就一百多个学生,相互都相识,时刻长了,就跟家东谈主一样。我和钱伯桐、颜枬生、吴华英从小学就在一谈,十年同窗,就更毋庸说了。
天然,同学之间亦然有亲提出近的,闹点小概念,对不同调的东谈主背后叽叽喳喳谈论,也少不了。高年级有个唐文顺,长得很漂亮,学习很勤劳,成绩也好,还非常会作念东谈主,只跟家里地位显著的东谈主生意。我听我姐她们背后叫她“蓓基·夏泼”,那是萨克雷演义里一心往上爬的东谈主物,粗略我姐她们年级正在读那本演义,她们看不惯唐文顺为东谈主的功利。唐文顺自后到好意思国读书,嫁给了商震的女儿。我念中学的时候,商震是河北省政府主席、天津市长。他续娶的爱妻亦然中西毕业的,比唐文顺大不了些许。两东谈主正本是前后同学,唐文顺订婚后形成了晚辈,要喊东谈主家“妈”,有庆典的时候还得跪下叩首。有次让同学看见了,到学校当好玩儿的事传,巨匠联想阿谁场所,以为太滑稽了。
中西的老师,不论是外籍教师,如故中国教师,对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,莫得那种势力眼。如果哪个老师对谁非常好,咱们会说他“偏心”。这种情况一丝,即使有,也不是因为学生家里有钱有势。反过来,学生中也没谁阐扬出优厚感。谁要是因为家里有钱有势心爱自满,是要被巨匠藐视的。按照中西的训诫,对谁都要友善,对恭候东谈主,这就是有素质。爱显摆,自以为能手一等,就是没素质。是以咱们不大存眷身份高下、是穷如故富,东谈主东谈主都是姐妹。
我在中西有好多闺密,到一谈就有说不完的话,一直到老都是这样。天然,这样的都是同班同学,别的年级的生意未几。但是只须是中西的,相互就很亲切,毕业多年了再遭遇也一丝莫得生分感。高年级的被看作大姐姐,她们尤其要匡助、照顾低年级的小妹妹,这像是一种义务。这亦然中西灌注给咱们的。
说到大姐姐,有件事当今想起来很好玩。低年级学生对高年级的大姐姐很垂青,有一种仰视。咱们率先的恋慕对象,不时是某位大姐姐。上高中时,我爱上了高我两届的蔡惠馨。我对东谈主开打趣说,那就是我的初恋。在中西的十年我心爱过的东谈主许多,但对她真的像爱情一样,单恋。这种爱是莫得不法感、大大方方的,归正爱的又不是男孩。她长得很好意思,言语慈祥,行动优雅,成绩也好。我紧记她插足过天津姑娘选好意思比赛——会读书,又会玩,我对这样的东谈主老口角常佩服,我哥就是这样的。
蔡惠馨对我说过些存眷的话,我就以为她非常好。这是有个对比的:我姐本性大,老是凶我,动不动就跟我急,很少饱读动我。我就想,要是蔡惠馨是我的姐姐多好。我平时不大言语,对蔡惠馨又很仰视,跟她言语就更病笃。但是我可以写,早先是给她传纸条,像当今发微信一样。自后她毕业了,传纸条就形成了写信。毕业时,我把我方写的诗、散文、演义、独幕剧都抄在一个本上送给她。我非常找了一个漂亮的簿子,花了好多功夫,还在上头画了不少画,“图文并茂”的。好笑的是那些诗啊,散文啊,当今我我方都莫得了。
可能因为我个子小,又不声不吭地跟在我姐背面,好多大姐姐都心爱我,带我玩,呼唤我吃饭。莫得妹妹的会说,有个妹妹多好。蔡惠馨倒是有两个妹妹,但是都不爱读书,就知谈舞蹈、唱流行歌曲。她对她们挺失望的,以为她们不如我。
蔡惠馨家里是买办,很有钱,过的是巨匠眷的活命。我以为她家和咱们家是一个类型的,况兼她也感到烦闷。这亦然我跟她亲近的一个原因。蔡惠馨毕业后上了燕京,自后出国了,嫁了番邦东谈主。我在联大的时候还和她通过几封信,她回我信,随信还寄了像片。
▲杨苡
刚上学那一阵,我因跟不上被留住补课
我心爱上中西,心爱老师、学校的环境,更心爱和同学在一谈。在家里我常会以为闷,没东谈主玩;学校里同龄东谈主多,还能战争许多簇新的东西,日子比家里有益念念多了。当今的学生压力大,有作念不完的功课,上学成苦差使了,比起来,咱们上学真的松开,从来没嗅觉到学业会有什么压力。惟有刚上学那一阵,我因跟不上被留住补课。
我姐比我大三岁,早我几年进中西。小时候,三岁是很大的距离,她老是对我讨论。她很要强,我方上进,也非常怕我犯错,因为我犯错是让她丢好看的事。
有次下学,她来找我一谈回家,找不着东谈主,临了找到了范教士那里。原来是我不会用英文修起问题,被范教士带到了外教住的那栋小楼。说来好笑,其时就是老师指着墙上的钟问几点——What time is it?我偏答不上来。我姐传闻我是因为这个被留住,以为太丢东谈主了,气得直哭,回家就向母亲起诉:小妹真笨,又被留住来!母亲对上学读书十分在乎,忙问我是若何回事,一问理会倒释然了,跟我姐说,这有什么奇怪的,她本来就不认得钟啊,你问她几点,她用中国话也答不上来,若何会说英文呢?
我另一次被留住,是和好几东谈主一谈,因为汉语拼音。那时的汉语拼音比当今复杂,我十分违抗,以为认字就好,没必要学。自后大学英语课上学外洋音标,我也违抗,不愿花功夫学。
被留住来,我我方倒没什么非常的嗅觉,心理暗影更是说不上。用当今的话说,中西的训诫偏素养训诫,更强调爱国和为社会奇迹。
天然,中西具体的预备如故培养淑女。学校是读书的地方,亦然上章程的地方。这方面中西比其他学校管得严,非常注目学生的面目行动、礼貌等。吃饭不许出声;添饭加菜不可离开座位,要摇饭桌角上的小铃。咱们教室里的椅子是像往日电影院里的那种,一谈身就会翻上来,得用手按着站起来,才能莫得声响。自后我去电影院看电影,散场时椅子噼里啪啦地响成一派,我老是不大风俗。
学校国法,在过谈里不可乱跑,不可高声喧哗。咱们玩得努力时会忘乎是以,老师就会喝止咱们。外籍教师都会说一丝中语,但一张惶就全是英文了,我到当今都还紧记范教士急得在背面喊:Girls,you are ladies now!(姑娘们,你们是淑女呀!)
这样说来,中西像是有点压抑,其实一丝也不。天然有些老师比较严肃,看上去让东谈主退避三舍,但通盘这个词学校的愤懑是宽松的,老师对学生很友善。非常是咱们这种从小学读起的须生,老师是看着咱们长大的,就像看我方的孩子一样。咱们被老师说几句,无为也不大在乎,背过脸吐舌头作念个鬼脸就收场。
即使是那些有宗教颜色的课和行动,对咱们也有游戏的意味。朝会唱圣歌,咱们唱得很嗨,一天不唱就以为不外瘾;圣经课就是讲故事;更别说还有那么多课外行动了。我以为,在中西的十年,我是玩过来的。我姐老说我就知谈玩,我也承认我方贪玩,但从另一方面说,课程没压力,行动丰富多彩,学校有一种松开的氛围,允许巨匠玩儿。这和当今的学校差别太大了。
▲杨苡(右)和姐姐杨敏如
桂慧君低我一级,中西同学还辞世的,粗略只剩我和她了,咱们俩都过了百岁,过诞辰时还互通电话。昨年电话里她还说,当年在中西真的好,就是咱们玩得太多了。我说,我还没玩够哩。
玩闹时不堤防绊倒了音乐课老师吴爱妻
我从小年迈,不大言语,直到毕业,同学对我的印象,除了身材弱、清爽不行之外,就是千里默默默、不够豁达,毕业时给我的题词里尽写这方面劝勉的话:“应该常清爽,还该多嬉笑,踏破了你的千里默,伸开了你的情调……”“遇事不勇,每为退缩所窘。我劝你,振精神,往前冲,考验身心,作念一个巾帼骁雄。”光看这些,会以为我在学校无精打采,其实我过得很得意,玩疯的时候,更没什么淑女不淑女的了。然则有一次,我闯了祸,把音乐课老师吴爱妻(吴张波若)绊了一大跤。
吴爱妻一向注重风姿风范,穿戴寂静,脚上老是穿着高跟鞋,走起路来腰板笔挺,昂着头,毫不迟疑不决。咱们绊倒了她,些许和她步辇儿心神专注的姿态关联。那是小学六年级的事。更小的时候,咱们午饭事后闲得慌,老是变开口头玩,跳绳、跳房子、荡秋千,玩跷跷板、大转盘……大了一些后,咱们本分多了,仅仅在校园里瞎转悠,或是到校门口的文具店逛逛,应付时刻,等着下昼上课。有一天,崔莲芳、颜枬生、钱伯桐和我,干脆就在校长办公室对面过谈转弯处的长椅上傻坐着。没事干,几个东谈主就在长椅上挤来挤去,腿也没闲着,就那么一伸一缩地往返荡。吴爱妻恰恰走过,不知被谁伸出的脚绊了一下,摔倒了。她直直地趴在地上,一手捂脸,一动不动,也不出声,咱们只看见她后脑勺上横盘着的发髻,透顶吓坏了。
自后长大了咱们才悟过来,她那么寂静面目风姿的一个东谈主,毫不会像咱们小孩那样大哭大叫,或是摔倒了立时爬起来,拍拍身上的灰涌现没事的。咱们见她那样,只剩闯下大祸的病笃,赶快行止教务长范教士回报,并把她扶起来。她由东谈主搀扶着回了寝室,一直都捂着脸。
下昼她没像往常那样,来小会堂监督咱们自习,而是换成了舍监杨爱妻。下自习后,咱们神魂颠倒地去见范教士,她绷着脸说了咱们一通,莽撞是咱们长大了,不可再像往日那样疯玩了。挨了品评,咱们去寝室访问吴爱妻时越发窄小,没意象吴爱妻坐在床上仁爱可亲的,还拿糖果给咱们吃,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。咱们几个还在闯了大祸的病笃中,巴巴急急的,连句谈歉的话也不会说。
音乐训诫是中西训诫中的重头戏
中西的训诫中,音乐是重头戏,对咱们影响很大。从入校到毕业,咱们莫得一天不唱歌。在“歌声中成长”这句话,对咱们来说,一丝都不夸张。不光是音乐课,咱们每天朝会要唱颂主圣歌,中午吃饭时要唱,饭后自习前要唱,大小勾通时要唱。当今倡导素养训诫,我想中西的歌声连接,就是最佳的素养训诫。
我还紧记八岁时在中西学的第一首歌:“小孩子到菜园去,菜园去,菜园去,在那里采菜给兔儿吃,兔儿吃,兔儿吃……”咱们一边唱,一边作念入辖下手势大圈小圈地转,还要随着节拍鼓掌逾越。
刚启动咱们唱的是中语歌,像《轸恤的秋香》《木兰辞》,还有李叔同的《送别》……自后冉冉有了英文歌、宗教歌曲,还有饱读动昂然朝上、乐不雅励志的歌,像“你在哪儿,就在哪儿发光”(Brighten the corner where you are)。
咱们也唱悲哀的歌,一唱那样的歌,咱们就知谈有东谈主物化了。有天朝会,老师让咱们唱《渡死海歌》(Crossing the Bar),“……让那无量深场合显现的,重返家乡薄暮与晚钟声事后,就是黯澹,希望毫无祸殃,这番辞行,我好扬帆,我虽必须别离时刻空间,这远随了潮头,我却希望与我舵工会面,当我入海时候。阿门”。果然,很快咱们就知谈,施教士物化了。施教士来中西后不久就得了病,她和咱们战争未几,但咱们如故很痛心。
不外咱们毕竟是小孩儿,不知谈死是若何回事,也不知谈窄小,反倒很神往死东谈主若何火葬,预计会不会像电影里看到的印度东谈主那样。范教士说了埋葬的时刻,我和金丽珠、桂慧君等几东谈主就去了。那里是新建的一处义冢,西法的,不是很大,番邦东谈主死了就葬在那里,中国东谈主叫它“新坟地”。
范教士是代表学校来的,还有施教士的男一又友,是个军东谈主,加上咱们几个,也就十来个东谈主。咱们是我方跑来的,范教士看见咱们,有点有时,忙竖起一只手指放在嘴那里,让咱们别出声,粗略因为咱们在学校老是叽叽喳喳的。此后有一个简短的庆典,念佛,祷告,像电影里常看到的那样。咱们没看到施教士的遗容,她被装在一口极寂静的棺材里,到火葬的地方,按一下电钮就送进去了,棺材不一谈烧。咱们看着死者进去,庆典就收场。
学英文歌都有现成的歌本,如果学中语歌,没歌本,就由老师把五线谱、歌词都写在黑板上,咱们再抄到簿子上。画五线谱有一种特意的用具,背面是一个木头的把手,前边是铁丝缠绕的孔,五支粉笔插进去,齐整下,五线谱就出来了,往上头填“豆豆芽”就行,神奇极了。
教咱们音乐课时刻比较长的是吴爱妻。吴爱妻真名“张波若”,吴是夫姓。“吴张波若”的叫法和往日女子许配后叫“××氏”(比如“吴张氏”)并不是一趟事。叫“××氏”,是老封建;而“吴张波若”这样的叫法,是从洋东谈主的姓称呼呼风俗里来的,是新派的。我母亲对新派的东西感风趣,也曾印过柬帖,上头写着“杨徐燕若”。
吴爱妻英文名叫Pearl.Zhang。我对她印象长远,不仅因为咱们绊过她一跤,还因为有一次上课,她正往黑板上写五线谱,忽然转过身来对咱们说:以后不要喊我“吴爱妻”了。就这样一句,秃子秃脑的。那天,她教咱们唱了一首歌:“我曾紧记梦中见你/你是半真半假/彻夜却在月下相见/你竟深情偎依/因了你的深情偎依,转疑身在梦里/如果真的身在梦里/我愿夜夜见你。”歌词缱绻,她唱得也有点哀伤。自后咱们才知谈,吴爱妻和她先生离异了,据说是她先生有了外遇。
▲后生时期的杨苡
两位天悬地隔的音乐老师
上高一时,学校请了一位俄国东谈主来教音乐课。他叫娄拜,长得高无垠大,淡黄的头发,淡黄的胡子,也就三十多岁。学生不把他放在眼里,他也非常怕得罪学生丢了饭碗。
娄拜老是穿一件白不白黄不黄的破旧西装,一副贫窭崎岖的样子。他上课时带一把小提琴,咱们唱歌,他就用小提琴伴奏。他不会弹钢琴,而咱们学的都是钢琴,他教不了。中西是英文训诫,用英语、中语上课都没问题。但他不会英语,又不可说中语,上课就很麻烦,他常是一脸孤掌难鸣的表情。没过多久,他不见了,我猜是学校把他辞了。
咱们背后都叫娄拜“穷白俄”,是说他的寒酸难熬。“穷白俄”不是咱们的发明,而是俄国东谈主给天津东谈主的一般印象。当今说“白俄”,巨匠都以为是说白俄罗斯,但那时说的“白俄”是俄国十月鼎新后跑出来的东谈主,其实就是百姓。天津的俄国东谈主好多都住在小白楼一带,那里环境嘈杂。和其他番邦东谈主比起来,俄国东谈主的聚居区显得脏乱差一些,从事的奇迹也比较低下。
有一家俄国东谈主,妻子俩带一个女儿,在租界租了很小的房子,离咱们家不远。他们作念面包,老翁提着一只篮子在咱们那一带卖,篮子上头蒙一块白布,边走边用中语吆喝:“果酱面包、豆沙面包、奶油面包……”我母亲听到了就会叫东谈主去买,面包都是刚出炉的,还热着。英国东谈主、法国东谈主都开面包房,这样沿街叫卖的,惟有俄国东谈主。自后这家出事了:他女儿是有王老五骗子夫的,也很穷。可自后女孩跟别东谈主好上了,对男一又友很不好,有一天男一又友就用刀把她杀了。报上登出了这个新闻,让东谈主惧怕。这之后就不见他们卖面包了,出了这样的凶案,巨匠都很忌讳,也不会有东谈主买他家的面包了。很快,那家东谈主就搬走了。
和娄拜比较,学校自后请的一位音乐老师,可以说是征象无尽了。他叫格莱姆斯(Curtis Grimes),是个好意思国东谈主,大个子,长得很脸色,气魄十足,咱们都有点怕他。他在中西作念得最征象的一件事,是组织了一个全校性的大型齐唱团。他教咱们唱维多利亚时期头牌诗东谈主丁尼生的长篇叙事诗《夏洛特的淑女》,从新到尾用英文演唱。那时咱们的英文进度依然很可以了,否则也唱不下来。差未几整整一个学期,咱们的课余时刻都用来排练。功夫不是空费的,在一年一度的音乐会上,咱们的齐唱在学校的大会堂公演,领唱的是高三的师姐伍檀生,她是檀香山的华裔,唱女高音,嗓子很好。咱们透顶穿着战胜(白色绸旗袍),手捧打印出来的大本的歌谱,由格莱姆斯先生率领,二声部齐唱。一曲唱罢,底下掌声雷动。自后格莱姆斯上台谢幕,出来了一次又一次。
天然仅仅中学生的业余献技,现场的愤懑却很寂静。台上演唱时,台下鸦雀无闻;台上谢幕时,台下厉害饱读掌。好多年后,我在南京、北京看音乐会——北京是李德伦率领中央乐团,南京是郑小瑛率领北京的一个乐团。南京那场,底下一直嗡嗡的,郑小瑛站在率领台上好永劫刻都启动不了,不得不转过身来让不雅众闲适。北京那场,演奏依然启动了,但底下太吵,李德伦让乐队停驻来,过了一阵才再行启动。真的恶运透了。我不由得想起中学时的献技,不解白当今的不雅众若何一丝章程也不讲。
还说格莱姆斯。中西的那场音乐会给他带来了很好的声誉,他的名声越来越大,自后就不在中西任教了,而是我方开了琴房,特意教东谈主弹钢琴。琴房是在小白楼那一带租的写字间,很大,布置得丽都寂静。格莱姆斯名气大,学生多,膏火也很贵,他因此很富有,在法租界有一所独栋的房子,还有我方的汽车。那时候在天津,番邦东谈主中有私东谈主汽车的,很少。
高中毕业后的那段时刻,我到他的琴房里学过琴。他是按小时收费的,我每周去回琴。他的教法是两样的,他知谈有的东谈主学琴是要弹出花样的,就很严格;像我这样学着玩儿的,就很松——我想弹什么,他就让我弹什么。我弹的都是轻音乐型的曲子:《蓝色多瑙河》《滑冰圆舞曲》《多瑙河之波》,还有歌本上的歌。我姐就认真多了,要弹贝多芬的《蟾光奏鸣曲》。
格莱姆斯是有爱妻的,但自后他和他的一个学生发生了恋情,这事对他的名声天然不好。那时日本东谈主越来越咄咄逼东谈主,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进租界,他就归国了。
▲青娥时间的杨苡
我的宗教信仰
咱们上昼8点到学校,8点半才上课,上课前的时刻,是朝会——除了唱歌唱诗,就是念一段《圣经》。咱们都心爱朝会,其实是心爱高声唱歌。《颂主歌》有三百多首,老师会先问,今天唱哪首?巨匠就举手告诉她想唱哪首,老师准了,咱们就很欢悦。我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,唱了十年,对这些歌太熟了,到当今还能一首一首从新唱到尾。
除了朝会,吃饭时的庆典也有教会味儿。管吃饭的是舍监杨爱妻,到午饭时,她就在两间房子的门口摇铃,让咱们闲适下来。咱们原先是坐着的,这时要站起来一谈唱:感谢天父赐我衷心,养我体魄,保我吉祥。恩赐盈粮,心灵感谢,敬虔为东谈主,讨你心爱。唱收场,杨爱妻涌现咱们坐下,这才启动吃饭。吃饭时不许离开座位,要添饭则摇桌角上的铃,让学校的大姨去添。
学校里和基督教关联的就是这些了。学校不布谈,我听布谈都是在外面的教堂。比如有位叫宋尚节的牧师,巨匠都叫他“Dr.宋”,据说是留好意思的博士,他就在离学校不远的一个教堂布谈。那是我初二的时候。因为不许影响上课,听布谈大多是在晚上。Dr.宋布谈极煽情,有一次就把咱们说动了。我已记不清具体内容,只紧记说着说着他从衣服里拿出一个小棺材,挺邃密的,内部有许多纸条,上头写着基督教界说的种种罪。他抽开挡板,把纸条一张一张拿出来念:仇恨、忌妒、偷窃……
听完后谁要是条款改过了,就走到前头去。我的好一又友、同班的,一个个都往前走……劝服了就登记,先改过,然后是条款“更生”。
“更生”就是一双一的约谈,迎面向牧师说出你的“罪”,改悔了,你就“更生”了。我是在刘校长家见宋牧师的,刘校长家是栋小洋楼,客厅借给宋牧师用,中间用一块白布帘子离隔,他按名字叫,叫到的东谈主进去,其他东谈主在外面等。进去了就坦荡派遣,像《牛虻》里写的那样。
我犯了什么罪呢?我觉着我没说过谎,没打过东谈主,没骂过东谈主,没偷吃过东西。贪心、偷窃、仇恨……我都莫得,以致考试作念小抄我也莫得。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出,宋牧师就启发我:妒忌过莫得?我说妒忌过,妒忌我姐姐,因为我母亲爱她,不爱我。好,总算有个罪了。他就把一只手放在我头顶,另一只手竖起来指天,让我“更生”——这就通圣灵了。我自后越想越以为像气功。
他放我头顶的那只手一直在抖,也不知为什么。我以为很疼痛,因为我母亲一直教我的是,男的,不可让他碰到你,更何况如故个生分东谈主。不外从那次以后,我倒真的再不妒忌了。
这样我就算信天主了,信了粗略有泰半年。有一次,家里东西丢了,到处找,找不到。我意象了天主,不是说主是全能的吗?我就跟家里东谈主说,你们等会儿。咱们家有个极寂静的红木大炕,底下可以踩脚,还铺了垫子,我就跪在垫子那里祷告。效果东西真找着了,我当是天主显灵了,就接着信。初中会考时,我又试了一下: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好,心里非常病笃,于是祷告天主让我过关,效果数学如故没合格。我以为我那么虔敬,花了那么多时刻,天主没帮我什么忙,自后就不信了。
信天主的那段时刻,我还跟同学到别东谈主家里去布道。咱们作念了一个锦旗,白缎子,红边,称我方是“灵光布谈团”。那时候“布谈团”多极了。咱们平时上课,惟有星期天有时刻。上初中的小孩子懂什么布道?别东谈主家里事情忙着哩,咱们在那里讲,东谈主家在作念饭,不轰咱们走是出于礼貌。
信不信都是目田的,信最佳,不信也不迫切,不会因此受刑事牵累。我认为我信的缘起是我哥出国了,家里简直太闷了。
▲杨苡和母亲
教会学校纳入国民训诫系统前后
我初中快毕业时,学校发生了一个变化。原先教会学校都是自我措置的,完全按照我方的一套来。这时国民政府出台了新计策,条款通盘的学校都要在训诫部立案,教会学校也要纳入国民训诫系统。
起初,校长必须由中国东谈主担任。汇文中学的刘校长兼任了中西的校长,原来任校长的范爱德教士改任教务长。施行上,学校事务如故范教士管,刘校长仅仅口头上的,他也不大来中西,只在毕业典礼时才出现,和毕业生合影。
最明显的变化,是周一的朝会不唱圣歌了,改唱《中国国民党党歌》:“三民宗旨,吾党所宗,以建民国,以进大同。咨尔多士,为民时尚……”况兼要挂上党旗和国旗,还要背总理遗嘱,缅想国父。天然咱们都认为孙中山是伟东谈主,但星期一的朝会变得没意念念极了,党歌颠来倒去地唱,烦死东谈主了。
周一是属于训诫局的。朝会频繁有社会绅士来演讲,天然,都是训诫局的安排。我紧记,来的有中国银行行长卞伯眉,他是留好意思的,扬州东谈主,口音非常重,说英语滑稽得很。他讲的是什么“摩登物资化”,应该就是说要发展老本宗旨。咱们对内容一丝也不感风趣,只顾着效法他的口音,把“摩登”(modern)说成“马灯”。还有一位,我忘了他叫什么了,亦然留好意思的,好像是位校长,讲的内容无非是上进之类。他爱妻和他一谈来,学校特意在台上摆了张椅子让她坐,以示尊重。没意象没过几天报上登出一条新闻来,说有家旅社出了命案,一双男女在客房里自裁殉情,女的就是那位校长的爱妻。
教会学校和别的学校最大的不同,就是英体裁得多。咱们从小学就启动学英文了,到初中已启动用英文讲课——数学、物理、化学,都是英文课本;古希腊史、体裁等,就更毋庸说了。惟有国文课和中国历史课用中语上。对了,宗教课亦然用中语教的,咱们小学时就听《圣经》故事,那时还不懂英文,番邦老师只会肤浅几句中语,这课天然要由中国老师用中语教。学校在训诫部立案以后,英文讲课的比重下跌了,高中时数学、物理、化学也启动用中语上课。之前咱们上课是英文里掺点中语,立案后形成了中语里掺点英文。
咱们都很爱国,一丝不反对用中语上课。毕业时,咱们还争取到用中译本演易卜生的《玩偶之家》。按惯例,中西的毕业献技都要用英语。滑稽的是,用英文演,家长多半听不懂,不雅众大批是番邦东谈主。在学校里说英文,弄得咱们也烦,开打趣把说英文叫“出洋屁”,还相互逗:“咱们什么时候可以不出洋屁呢?”
立案以后,教会学校也必须插足中学会考。原先,中西我方考我方的,初中的功课,大考收场能升的就升,不可升的也不迫切,哪门不足格就留级。会考是统考,不同学校考相通的卷子。其实会考卷子并不难,各门难度都低于中西,问题是考卷是用中语出的,咱们学的是英语课本,一下变过来,真的很不合适。像化学分子式,咱们用英文知谈若何说,用中语就写不出来。那次考化学,我通盘这个词傻眼了,也不论了,就把英文往卷上写,涌现我知谈。
但我的数学考砸了,这怨不得会考,我本来生怕数学,不足格也日常。会考的成绩要在报上公布,成绩出来那天登了好几版。我在初版上找,若何也找不着我的名字,自后鄙人一版上找着了。原来它是按照成绩高下排的,各门都合格的在最前边,此后是一门没合格的、两门没合格的……我姐一看,就嚷:不足格,丢死东谈主了。我母亲说,她就是笨呗。说是这样说,她还挺当回事的,特意跑到学校去,问该若何办,是不是要补课,也没问出花样来,到临了也没个说法。新学期开学,我如故照样升级了。可见,天然按国法让咱们插足会考,但中西如故我方的章程,会考成绩对升学没多大影响。
中西进展的如故英语,咱们那一班没凯旋升上去的,都是被英语绊住的。那次考试全班二十多东谈主,竟然惟有崔莲芳、单又新和我三个东谈主过了关,其他东谈主都不足格。但其实颜枬生、钱伯桐、吴华英她们成绩都挺好的,谁也没以为英语难。
按中西的章程,凯旋升级的,叫“正班生”,没过关的叫“副班生”。咱们惟有三个“正班生”,学校就让咱们和高一年级的东谈主一谈上课。那门课叫“体裁与东谈主生”(Literature and Life),相称于英好意思东谈主的语文课,用的是好意思国的教材,有四大本,演义、戏剧、散文、诗歌都有,选的都是英好意思名作者的作品。莎士比亚天然是少不了的,我紧记高一时第一个读的就是《裘力斯·凯撒》的片段。还有王尔德《少奶奶的扇子》的片段、兰姆的散文、丁尼生的诗、萨克雷《名利场》的节选……
提及来这英语的语文课小学三年级就有了,其时的读本好像是Fifty Tales(《五十个故事》)。咱们学了那么多年,英语哪有不好的呢?因为这个不让升级,太好笑了。
学校粗略也以为法度定得有问题。还有一条,其时愤懑越来越病笃,说不定什么时候日本东谈主就把天津全占领了,学校也想快点让巨匠都毕业。于是过了一阵,“副班生”全部成了“正班生”,原来的“正班生”换个说法,叫“特班生”了。
家政课和心理课
中西的课,有些是一般学校莫得的,比如“家政”课。女校的预备是培养淑女,明天作念爱妻,“家政”就是围绕这个预备诞生的,教咱们若何穿衣好看,神色如何搭配,家如何整理,如何隐匿等,还教若何作念面包、饼干、蛋糕、冰激凌,我最感风趣的就是这个。
咱们的第一个家政课老师,是燕京大学家政系毕业的。她又教师,又带着咱们作念。咱们兴隆得很,都很心爱她。这是我高一时的事,那时附庸小学依然不招生了,作念点心的教室就是我上小学的房子,内部摆上了电烤箱、好多模型,还有作念冰激凌的用具。
我学了几招,回家就要显摆。家里没烤箱,就用铁锅烘烤,下东谈主也随着忙,就是不知我在饱读捣什么。待烤出来,潘爷用盘子装着,端了就往娘那里跑,嘴里说“爱妻,六姑娘作念的——”,跟报喜似的。我跟往日,看那“蛋糕”掰开来面糊还没熟,就赶忙又端下去了。
天然在家里作念得很失败,但我如故想上这课。谁知第二学期就不教了,据说有家长谈论,学这些没用的干什么?以后哪用得上?不知是不是家长的条款,第二学期形成了学包饺子,包包子,作念饭、炒菜之类的。这些哪有作念西法点心新奇,咱们都以为没劲,连带着也不心爱教这些的老师。新老师是河北师范学院毕业的,往日师范学院吃饭不要钱,家谈不好的学生念不起大学,就念师范,于是藐视的东谈主就说师范学院是“吃饭学院”。咱们因为不想学作念饭,就背后见笑老师:“果然是吃饭学院出来的,就晓得作念饭。”
咱们还上过一门心理课,粗略亦然一般中学里莫得的,在初中二年级或者初中三年级,上了一学期。时刻天然不长,咱们倒都心爱这门课,因为簇新、好玩。心理课用的是好意思国的课本,“下坚决”“潜坚决”“心理分析”等词,我就是那时知谈的。自后读莎士比亚,读西方体裁名著,内部有许多心理分析,我就会意象心理课上讲到的。大学四年级时,咱们有门课叫“维多利亚时期的诗与散文”,我非常心爱勃朗宁的诗,还有我为什么对偏重点理描摹的作品(包括《呼啸山庄》)非常感风趣,在我看来,都和中西的心理课关谋划。
给咱们上心理课的范教士,除了教师课本上的内容,还带咱们作念许多检会。比如她常让咱们free association(目田逸想),就是给个词,让咱们把能意象的东谈主、事、物、画面都写下来。比如放个娃娃在那里,你会反映那是doll(玩物娃娃),此后意象童年,从童年意象更多,就这样一直往下想。这是我最心爱的,一堂课能写好几页纸,老师夸我,我就很快活。
课上的内容我忘得差未几了,有些好玩的到当今还紧记。比如范教士教过咱们一个词,粗略亦然心理类型的一种分类吧,说有些东谈主属于fighting instinct,就是有好斗倾向。一下课咱们就用上了,谁想吵架了,咱们立时就说,你是fighting instinct,被说的东谈主回说我不是你才是,闹成一团,得意得很。
▲中西女校1927年毕业生合影(坐着的是范教士)
三位语文老师
因为我自后从事翻译和写稿,提及来中西的课程里对我“用处”最大的,生怕还要数语文课,其时叫“国文”课。我的国文成绩可以,作文在全班排第三,我对体裁的风趣就是在中西培养起来的。
教过咱们的三位语文老师,一东谈主一个样。
第一位是王老先生,王德修。他教的是文言文,但和家里请的魏老先生教得不一样。魏老先生就是讲《论语》,如故“四书五经”的那一套教法,主要是背。在中西咱们有课本,内容丰富多了,况兼以教师为主。讲课文,并不是一字一板地讲,而是粗略地讲,咱们都是十二三岁的女孩子,太细也听不下去。依法程咱们该端规矩正坐着,可正是好动的年龄,有的东谈主忍不住鄙人面说偷偷话,他听到了,眼睛会从老花镜上头看过来,眉头紧皱,却束缚驻来,还接着讲,偶尔柔声呵斥一句“不要讲话!”,咱们也不大在乎。言语的东谈主暂时闲适了,脸上却还笑嘻嘻的。
一般来说,咱们都不大心爱文言文,好多著述只紧记头一句:“夫寰宇万物之逆旅……”有些有益念念的,王老先生没逼着咱们背,咱们倒一下就记着了。像李清照的词“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用残酒……”;辛稼轩写我方喝醉酒的词,到当今我还能背得一字不落:“醉里且贪欢笑,要愁那得本事。近来始觉古东谈主书。信著全无是处。昨夜松边醉倒,问松我醉如何。只疑松动要来扶。以手推松曰去。”一是王老先生教时一边吟哦一边比画,作念出醉倒的样子,咱们一下就记着了;二是“近来始觉古东谈主书。信著全无是处”这句,咱们频繁挂在嘴上——不是抱怨文言嘛,这下有事理了。
学课文之外,也要作念文。王老先生教的作文天然亦然文言的,咱们都用羊毫写。虽说烦文言,学着写时也有它的好玩之处。我紧记我诌过一篇《苦海记》,自后登在了班刊上。
王老先生不若何严厉,我毋庸功,他拿我也没办法。毕业缅想册上他给我写的是,“杨静如是我的弟子,颇颖慧,勤于学”,我姐一看,说,就知谈玩儿,还勤于学哩!这天然是说好话,背面他用朱笔写“莫随意,白了少年初,空悲切!”,还有“莫到峭壁方勒马,应知岔路能一火羊”。我姐说,这才是他的中情意念念,教唆你哩。我哪会不知谈?仅仅好话更容易记着。
第二位是范绍韩老师,从初中三年级教到高中一年级。
率先范老师是教党义的。在他之前,教党义的是一位姓曾的老师。曾老师上课时,教室里老是闹哄哄的,他站在前边连接地揺入辖下手说,不要吵了,你们不要吵了。但谁都不理他。咱们很抱怨党义课,他又一副没本性的样子,声息低低的,一言语就酡颜。咱们背后叫他男Miss曾,意念念是说,他像女孩一样容易害羞。一直到新中国确立后,咱们才传闻,他是地下党,顿时骚然起敬,连说想不到,想不到。
不要说曾老师是地下党,连他是教党义的,咱们都以为不像。教党义的该是什么样,咱们也不知谈,归正不该是他那样。比较起来,范先生的样子倒比较像个教党义的。范先生课讲得很好,咱们一听党义就反感,他竟然能讲得咱们情愿听。
自后王老先生走了,范先生来代国文课。范先生讲口语文的著述,咱们都爱听。他还饱读动咱们我方办刊物、写著述。咱们的班刊《十九枝箭》就是在他教国文时办起来的。
范先生对咱们条款很严,逼着咱们连接地下笔,每周要写一篇命题作文,文言、口语轮着作念,此外还得交至少两篇周记,都要用羊毫抄好。他常说,要讲实话,“你若何想就若何写,毋庸婉词,不吐不快!”咱们很信任他,也真的什么都写。他看得很仔细,因此每个学生的性格、心念念,他都了然于胸。有次我在周记里自叹才不如东谈主,太笨,以后不会有什么确立了,他用朱笔批了八个字:“不问收货,只管莳植”,很洒脱的草字。他很会饱读动东谈主,我自后心爱写稿,爱写长信,些许都和他率先给我的饱读动关谋划。
1972年我回天津时,范先生是天津的政协委员,好像是“民革”的东谈主。咱们中西的老同学汇集,找到了他,一谈在起士林吃饭。他用调羹敲敲杯沿要言语,咱们就静下来听他讲,好像回到了作念学生的时候,其实咱们那时都是五十多岁的东谈主了。他说了些勉励的话,就像老师对学生的语气。那之前我去上海访问过巴金,就说到巴金的情况。他说,应该告诉巴金,只须有信心,如故有出路的。他是巴金的读者,我在信里跟巴金说了,巴金寄了我方的书给他,他收到了很欢悦。
范先生代了一年国文课以后,来了一位新老师,叫高玉爽,范先生就教回他的党义课了。高先生很心爱新体裁,我方为咱们编课本,我方出手刻钢板油印,选的全是新体裁的名家——鲁迅、茅盾、巴金、叶圣陶等东谈主的名篇。他还心爱讲新诗,讲月牙派,讲闻一多、陈梦家、徐志摩。我心爱上新诗,我方也启动写,早先就是受他的影响。他并莫得让咱们像背古典诗词那样把新诗背下来。但因为心爱,好多新诗咱们都能背,比如闻一多的《死水》、徐志摩的《再别康桥》,天然新诗比整王人押韵的旧体诗难背得多。
高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,是1936年10月20日那天上的课——日历紧记明理会白,因为头一天是鲁迅的忌辰。他走进教室,表情很严肃,第一句话就说:同学们,鲁迅先生昨天物化了。我和几个同学一听,哇的一声就哭起来。
据说高先生是北师大中语系毕业的,教咱们时不外三十明年,他又爱讲新体裁,若何都应算是个新派东谈主物,咱们却给他起了个混名,叫“高老汉子”。因为他戴着近视眼镜,穿长袍,老是心神专注的样子,一副年老龙钟的情怀。和他千里默的外在违犯,他是个追求提升的东谈主,咱们排练李健吾的反战独幕剧《母亲的梦》,还有毕业季突破通例,用中语演《玩偶之家》,都和他关联。
毕业季
1937年信得过是“风雨漂流”,就在那一年,我毕业了。毕业是件大事,在中西的传统里,老是很广阔。
咱们班是往届东谈主数最多的,因此毕业的行动搞得非常干扰。咱们作念了班服,绿色的,标识春天的气味。咱们领受了绿色和银白色手脚班色,并到天津的国货售品所去买一种南边分娩的面料——绿色带有很密的内容小方格的薄纱。班服为旗袍口头,脚上穿白皮鞋。毕业典礼上,咱们穿着这一身一个一个上台,向校长、教务长鞠躬,顶礼跪拜地双手从他们手中接过毕业证书。证书是白底上烫着金字,卷成筒状用缎带系着,接过期咱们又兴隆又粗糙。
▲天津中西女校1937班毕业缅想。前排左三为杨苡
典礼上全班东谈主唱起了“班歌”。这亦然中西的传统,每个班都有我方的班歌,一般是用现成的曲子填上新词。我姐她们班的班歌是我哥写的,咱们班的班歌是我姐写的,曲子用的是德国作曲家弗洛托(Flotow)的歌剧《玛尔塔》里的咏叹调“像一谈光”。我姐心爱古典体裁,歌词写得文绉绉的。她还在的时候问过我,说你们的班歌你还紧记吗?我说都忘了,只紧记临了是“去矣去矣”,谁叫你写得那么文乎!
那是老年忆旧,当见笑说。其时好笑不出来,十年学校活命就要兑现了,班歌咱们险些都是流着泪唱的,一种圣洁感油然则生。家长鄙人面也很感动,都为我方的孩子骄慢。我母亲准备了一个大大的花篮。我哥虽在英国,也订了花给我。那时我照的像片,放在前边的是母亲的花篮,捧在手上的是我哥送的。另外颜伯母(我的闺蜜颜枬生的母亲)还送了一个花篮给我。别的同学都是一个花篮,我有两个,另外还有一束花,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活。母亲很要好看,她送的那只花篮非常大,很显眼。其他同学用我的花篮作谈具,拍照眷恋,她就嘟囔:若何把咱们的拿去了?
中西还有一个传统,毕业班会向学校调停缅想品,用度同学们目田分管。前边有一届送过一个落地的报时大钟,就放在教室楼的瓷砖过谈上,咱们从初中起在那楼里进收支拨,每天都看见那座钟。每隔一刻钟、半小时、一小时,钟就会缅怀不一地响一阵,直到当今我都还紧记报时的低千里声息。还有一届送的是几只亮闪闪的铜铃,每张饭桌的角上都装一只,有事时敲铃,免得高唱大叫。
咱们班送什么呢?咱们意象了旗杆。好像是我提议的,一说旗杆,巨匠一致答应。学校原来的旗杆依然用了一二十年,破烂不胜,每次升旗时都颤颤巍巍的。大会堂建成以后,那旗杆就更显得不像样了。不外咱们意象送旗杆不光是为这个,更多是因为其时飞扬的爱国心思。其实学校平时是不升旗的,惟有紧要节日时才升。但是日本东谈主滋扰以后就不一样了,咱们非常想看到国旗飞舞起来。咱们班是受“一二·九”学生清爽影响最深的一个班,从送给学校的礼物上也能看出来。
旗杆很快竖起来了,水泥的基座,选藏其事的,可惜上头没挂几天堂旗。七七事变后,日本东谈主占领了天津,天然还没进租界,但中西已在日本东谈主的收尾边界内,国旗不让挂了,逼着挂日本旗。这天然要贬抑,好意思国教会为了保护校产,挂起了好意思国国旗。我要离开天津去学校辞行的时候,旗杆上挂的就是好意思国国旗。
范教士很伤感,问我什么时候追忆。每个学生来辞行,她都这样问。其时局势越来越糟,她说她要回好意思国了。归国之前,她到北平去访问中西的学生,她非常带了蛋糕去,路上通过日本东谈主的关卡,要搜检。日本东谈主怀疑蛋糕里藏着发报机,就拿手指头捅,如斯蛋糕还成个什么样子?范教士气得要命,和我姐她们说的时候,眼泪都出来了。范教士在中西的时刻最长,是看着咱们长大的,天然平时很严肃,但对学校、对咱们真多情谊。
我看范教士伤心的样子,心里也有点痛心,但那时我年青,正要离开家去更大的寰宇,况兼咱们都折服依然全民抗战了,很快就会把日本东谈主驱逐。我信心满满地对她说,等旗杆飞腾起国旗时,我就追忆了。虽没对她说多永劫刻,但我心里想的是一年,没意象会是漫长的八年,当我再回到天津,已是十一年以后了。
(本文概括摘编自《名东谈主列传》2021年第6、7、8期中“独家关注·百年杨苡回忆录”专栏)